摩洛哥、馬格里布與柏柏人

(圖:法國一代球王席丹是第二代柏柏移民)

步下飛機踏上摩洛哥,導遊以阿拉伯語向大家問候:" 歡迎來到馬格里布" 。在摩洛哥待了幾天後,很難不注意到許多官方機構、銀行、電視台都以馬格里布命名—「馬格里布」到底是什麼?

7世紀阿拉伯帝國征服北非,帶領大軍的將軍來到大西洋岸邊,以為已經到了世界西端的盡頭,於是稱此處為"Al-Maghrib",意即「西方」或「太陽落下的地方」。沒想到這一句不經意的稱呼,13 個世紀後竟成了摩洛哥的正式國名"al-Mamlakah al-Magribiyah"( 西方王國),而「馬格里布」則成為摩洛哥常用的別名。

傳統上西方人根據文化與種族把伊朗、土耳其到阿拉伯半島、埃及這片範圍稱為「中東」,埃及以西至大西洋之間的北非沿海平原,以及亞特拉斯山脈地區就是「馬格里布(Maghrib 或Maghreb)」,包括今天的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與摩洛哥4國;有時同屬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圈的馬格里布也被劃入廣義的「中東」。1989 年「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建立之後,聯盟成員茅利塔尼亞和西撒哈拉也被歸入馬格里布。

阿拉伯邊陲

馬格里布是阿拉伯帝國征服得最晚、統治也最短暫的領土,對「中土」阿拉伯半島而言,馬格里布是一片充滿異國情調的邊城異域,許多當地的語言和傳統習俗在強勢阿拉伯/ 伊斯蘭文化的洗禮之下依舊流傳不輟;阿拉伯語傳入之後反而開始異化,吸收了大量的方言和歐洲外來語,變成新種的「馬格里布阿拉伯語」。當一個阿拉伯人從埃及出發向西旅行,走得愈遠遇到的方言愈多,耳中聽到的阿拉伯語也愈來愈陌生,所謂「橘逾淮為枳」,等到抵達摩洛哥之後,當地所講的「摩洛哥阿拉伯語」就很難再聽懂了。因此摩洛哥的官方文書、民間商業文件為了和外界準確溝通,只好和本國的阿拉伯口語分道揚鑣,採用標準阿拉伯文(Modern Standard Arabic) 與法文( 非官方語言) 並行。

05.png

馬格里布是什麼?

自古以來馬格里布人自稱阿馬齊格(Amazigh),意思是「自由人」或「高尚的人」,柏柏(Berber) 這個名稱到4 世紀才出現,源自於希臘語"barbar",這也是歐語「野蠻人(barbarian)」的字源;另有學者認為Berber 可能來自阿拉伯語"Barbar" ─根據阿拉伯神話,Barbar 是柏柏人祖先的名字。不過無論如何,多數人依然相信「柏柏」一詞具有貶抑的意味。

柏柏人自古稱世居之地為塔馬斯嘎(Tamazgha),意思是「阿馬齊格人的土地」。柏柏人屬於歐亞混血人種,最早的祖先來自西亞,較晚又移入了古代地中海人,為膚色較深的白種人。最晚在1 萬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初期,柏柏人即已在馬格里布定居,阿爾及利亞南部發現的史前岩畫記錄下當時放牧、狩獵的景象。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柏柏人逐漸發展出不同的生活型態、文化與血統特徵,各部族最主要的共同點就是柏柏語。

柏柏語由許多相近的方言所組成,構成亞非語系的一支,至今仍有6 種使用人口超過200 萬的主要方言通行。西元前6 至3 世紀柏柏人受腓尼基字母的啟發而發明提非那(Tifinagh) 拼音字母,可用來書寫柏柏語,2003 年摩洛哥修訂了現代標準版的提非那字母。雖然大多數馬格里布人都是柏柏人的後代,不過今天柏柏語人口卻只剩約3千萬人,其中七成以上集中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兩國,其他馬格里布國家各有數十萬至百萬不等,另外還有百餘萬人散居歐洲的移民社區。從分布圖可看出,柏柏語被強勢的阿拉伯語向西擠壓,最後只在偏遠的山區和沙漠地帶倖存下來。

目前摩洛哥近九成的人口能以摩洛哥阿拉伯語溝通,約三分之一說柏柏語,大都在大西洋岸大都市以外的地區。3 支主要柏柏族群通行3 種柏柏方言─北部里夫山區的里夫人(Riffian) 說塔里夫語(Tarifit),中亞特拉斯山區的扎延人(Zayane) 說塔馬齊語(Tamazight),南部亞特拉斯山與蘇斯(Souss)河谷地區的錫哈人(Chleuh 或Shilha) 說錫哈語(Tashelhit 或Shilha);其中錫哈語人口約有800 萬人,是最大的一支柏柏方言。

此外120 萬撒哈拉遊牧部落的圖瓦瑞格人(Tuareg) 通行圖瓦瑞格語。馬格里布在阿拉伯帝國入侵後開始伊斯蘭化,過程中柏柏語隨著柏柏人的民族認同一起逐漸流失。現代的粒線體DNA 研究證明,伊斯蘭化前後阿拉伯人對馬格里布人的血統幾乎沒有影響,這顯示阿拉伯人只帶來了宗教與文化,在沒有血統融合的情形下,柏柏人的身份認同卻出現了重大轉變。

以摩洛哥為例,根據粗略估計人口中柏柏人和阿拉伯人的比例約為9 比1;雖然幾乎每個人都擁有柏柏血統,但主流摩洛哥人卻自命為阿拉伯後裔。摩洛哥和其他馬格里布國家一樣,都變成了由「阿拉伯化的柏柏人(Arab-Berber)」組成的阿拉伯國家。不過阿拉伯文化進入馬格里布後也吸收了大量的柏柏文化,逐漸和主流阿拉伯文化呈現出明顯的差異。

馬格里布不同的柏柏部族各有不同的傳承與種族特徵,和少數阿拉伯人充分融合後不太容易分辨出來,一般來說阿拉伯人的臉型較小、輪廓較深,膚色、髮色和眼珠的顏色都明顯比柏柏人深。摩洛哥人的髮色在整個阿拉伯世界中是最淺的,四分之一為金色或淺棕色,不過里夫人與扎延人有八成具有金髮特徵,不但膚色較白,而且四分之一還有偏藍或綠的淺色眼珠,外貌相當接近英國人。

06.png

07.png

馬格里布/ 柏柏簡史

古代的柏柏人信奉母系神祇,到今天仍存有少數母系社會部落。西元前7 世紀,腓尼基人在今突尼西亞建立的殖民地獨立為迦太基帝國(650–146 BC),這是一個腓尼基人與柏柏人融合的國家,使用腓尼基語和柏柏語衍生出的普尼克(Punic) 語,並逐漸擴張成西地中海的強權,把伊比利半島南部與義大利各大島納入版圖,不斷與北方的羅馬共和國發生衝突。前3 世紀今摩洛哥一帶建立起一個柏柏部落王國茅利坦尼亞(Mauretania),接著又有兩支柏柏部族在今阿爾及利亞北部建立了努米底亞王國(Numidia; 202–46 BC)。柏柏王國在迦太基與羅馬兩強之間的空隙生存,既加盟迦太基對抗羅馬,各部族爭奪地盤時又競相引進羅馬之力。

前3 世紀迦太基名將漢尼拔三度擊潰羅馬大軍,他的姊夫就是努米底亞國王,麾下盡是驍勇善戰的柏柏騎兵。西元前1 世紀大勢底定,羅馬帝國統一北非,只剩茅利坦尼亞成為羅馬的從屬國。

基督教在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 306–337 在位) 登基後才開始成為羅馬帝國的主流宗教,此前基督徒備受羅馬統治者壓迫,甚至經常遭到處決;不過基督教傳入馬格里布後卻十分興盛,2 世紀時馬格里布已是重要的基督教信仰中心,以迦太基城為重鎮,大部分柏柏人都轉化為基督徒,尤太教也隨著避難的尤太人傳入。此一時期馬格里布不但神學家輩出,為基督教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還出了一位教皇維篤一世(Victor I; 189–199),來自利比亞的柏柏人塞維魯(Septimius Severus) 甚至當上羅馬皇帝(193–211 在位)。除此之外,出生於阿爾及利亞的聖奧古斯丁(Augustine of Hippo;354–430) 是早期西方基督宗教最重要的神學家之一,他提出「原罪」的概念,其著作《懺悔錄》、《論三位一體》、《論自由意志》等至今仍然廣泛流傳,他死後被天主教會封為聖人與聖師,今天聖奧古斯丁教會依然活躍,世界各地也有無數以他命名的教堂與學校。

聖奧古斯丁:
0001.png

7 世紀末阿拉伯歐馬雅哈里發(Umayyad Caliphs) 取代了拜占庭帝國在馬格里布的地位,長達5 個多世紀的基督教時代告終,馬格里布展開伊斯蘭化,零星的天主教會轉入地下後逐漸滅絕,沿海地區的柏柏人都成為穆斯林。阿拉伯哈里發定都突尼西亞的凱魯萬(Kairouan) 進行統治,初期柏柏人與阿拉伯人相處融洽,柏柏還聯合阿拉伯軍隊攻下包括大部分西班牙的伊比利半島;但是非阿拉伯穆斯林受到統治者歧視,野心勃勃的哈里發不斷進攻拜占庭,軍費都來自對被征服者的橫徵暴斂,於是柏柏人開始傾向強調平等與清修的極端教派,對統治者的不滿日深。

740 年哈里發派軍攻打西西里,柏柏人乘統治者內部空虛的機會從坦吉爾起兵反抗,顢頇的阿拉伯總督大為驚恐,反抗軍一戰而勝,接著又擊敗了哈里發派來的敘利亞援軍,哈里發再下令埃及總督親自帶兵來救,才勉強守住凱魯萬。4 年的柏柏反抗戰爭結束後,歐馬雅哈里發的勢力被驅逐到阿爾及利亞以東,大部分柏柏人從此得到了政治、信仰和文化上的獨立自主,前後只被阿拉伯帝國統治短短不到半個世紀。而阿拉伯哈里發的邊陲領土也紛紛脫離大馬士革(帝國首都)的掌控,開始出現不只一個哈里發的局面。此後馬格里布陸續建立了多個柏柏政權,在阿拉伯半島失勢的政治或宗教流派來此另闢天地,也經常受到柏柏人的擁抱。

除了區域性的王朝以外,最強盛的穆哈德哈里發(Almohad Caliphate; 1121–1269)、馬林王朝(Marinid Dynasty; 1244–1465)以及瓦塔斯王朝(Wattasid Dynasty; 1472–1554),都把今摩洛哥到利比亞西部統一為一個國家。11 世紀末羅馬天主教會號召十字軍東征,掀起基督教世界與伊斯蘭世界之間兩個世紀的血戰,但是十字軍以奪回耶路撒冷聖城為主要目標,烽火最南只到伊比利半島,馬格里布這塊基督教文明故土幾乎被徹底遺忘。

阿拉伯帝國退出馬格里布後,阿拉伯文化不再強藉政治力、而是附隨伊斯蘭信仰逐漸滲透,馬格里布逐漸徹底伊斯蘭化,大部分屬於遜尼派的馬利其(Maliki) 分支,許多柏柏領袖都自稱伊斯蘭聖裔以取得政治號召力,柏柏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分野漸趨模糊。8 至16 世紀馬格里布跨越撒哈拉沙漠到西非的貿易開始興盛,以數千頭駱駝為單位的商隊絡繹於途,交易內容包括鹽、黃金、特產與奴隸等等,馬拉喀什成為馬格里布最繁榮的貿易大城。

奴隸交易為馬格里布引進了撒哈拉以南的黑色人種,這群奴隸的後裔與撒哈拉沙漠南部綠洲的部落居民被稱為哈拉廷(Haratin), 意即柏柏語的「黑色」。後來摩洛哥阿拉維王朝第二任蘇丹穆萊伊斯麥爾
(Moulay Ismail; 1672–1727 在位) 建立了一支主要由哈拉廷人組成的黑色禁衛軍(Black Guard),這批從小接受嚴格訓練的黑色部隊絕對效忠於穆萊伊斯麥爾個人,成為維繫他長達半個多世紀統治的主要力量。

基因研究顯示,超過8 個世紀的黑奴時代在柏柏人血統中加入的母系南撒哈拉人基因,明顯高於7 世紀移入的阿拉伯人基因,以及隨後大量歐洲白奴帶來的歐洲人基因。16 至17 世紀鄂圖曼帝國的勢力進入馬格里布,但中央控制並不強,範圍也只局限於阿爾及利亞北部與突尼西亞,柏柏人大體上依然處於自治狀態,柏柏海盜與歐洲人奴隸市場開始大行其道。海盜活動早在15 世紀已使安法被葡萄牙人摧毀,16 世紀起柏柏海盜大盛,終於促使法國在19 世紀中葉入侵阿爾及利亞,此後1 個多世紀馬格里布連同絕大部分的非洲都一一淪為歐洲列強的殖民地。

以法國為主的殖民者在馬格里布推動現代化建設,也使法語成為精英階級的主要語言,然而柏柏部落的反抗從未停歇,以摩洛哥北部的里夫反抗軍最為激烈,一度建立短暫的里夫共和國;二次大戰結束後非洲殖民地紛紛獨立,馬格里布以阿爾及利亞的8年獨立戰爭(1954–1962) 最為慘烈。獨立後馬格里布4 國亟欲擺脫法國文化的主導,大力推行阿拉伯化,原來說柏柏語的柏柏人被迫學習阿拉伯語,其中以利比亞最為極端,公開使用柏柏語會受到嚴厲的處罰。時至今日,中西非17 個前法國殖民國家都以法語為官方語言,至於追求阿拉伯化的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與突尼西亞,法語依然是僅次於阿拉伯語的主要語言。

失去殖民地的法國則成為20 世紀歐洲最大的種族熔爐,移民歐洲的220 多萬柏柏人九成以上集中在法國,1998 年帶領法國隊首度贏得世界杯足球賽冠軍的「一代球王」席丹(Zinedine Zidane) 即是其中之一,他的父母移民自阿爾及利亞的柏柏語區。今天法國擁有柏柏血統的人口已高達500 萬人,堪稱柏柏人在馬格里布以外的第二故鄉。

阿拉伯之春與柏柏之春

進入21 世紀未久,馬格里布點燃了自蘇聯瓦解以來最波瀾壯闊的民主浪潮。2011年1 月,突尼西亞首都突尼斯一名擺地攤為生的26 歲青年波瓦吉吉(Mohamed Bouazizi)因受到官員欺壓而自焚死亡,旋即引發大規模示威暴動;中東阿拉伯國家長久以來政治腐敗、貧富不均、失業嚴重⋯⋯等積弊在民間埋下的不滿,竟然就此全面引爆。以年輕人為主力的革命浪潮,借助網際網路傳播在馬格里布迅速蔓延,很快就向西席捲了整個阿拉伯世界。不到兩年時間,突尼西亞、利比亞、埃及、葉門4 國的統治者被推翻,敘利亞陷入慘烈內戰,阿爾及利亞解除長達19 年的戒嚴,摩洛哥舉行憲政改革公投,其他7 國政府也被迫進行重大變革;2013 年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L) 更乘機坐大,使西亞、中東到北非的亂局至今洶湧不息⋯⋯

「阿拉伯之春」在馬格里布也同時具有柏柏文化復興的意義,飽受壓迫的柏柏部族成了扳倒利比亞強人格達費最勇猛的力量,反抗浪潮壓境之下,各國政府終於開始正視柏柏人的文化權,2011 年摩洛哥新增柏柏語(Amazigh) 為官方語言,成為唯一以柏柏語為法定語言的國家,但實際上仍極少見於書寫。經過長久的種族與文化融合,柏柏人的民族認同隨著時光流失殆盡,而文化認同也只能從柏柏語上尋得少許慰藉了。

08.png

推薦行程:
4/28 林婉美-摩洛哥皇城撒哈拉經典12日特惠(僅此一團)